2011年4月5日星期二

贾庆林抵澳访问 将进一步深化中澳两国合作


据2011年4月5日中国新闻网报道,应澳大利亚联邦政府的邀请,中国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将于5日晚些时候抵达澳大利亚西部城市珀斯,开始对澳的访问行程。

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陈育明表示,贾庆林主席访澳是中国领导人今年对澳大利亚进行的一次重要访问,对进一步深化两国合作,促进中澳关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在访澳期间,贾庆林将会晤布赖斯总督、吉拉德总理,以及澳议会负责人,就中澳关系及双方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意见,并广泛接触澳政界、工商、科技和教育界人士和华侨华人、留学生,以深化两国合作,推动中澳全面合作关系进一步发展。

加强中澳高科技领域合作是贾庆林此次访澳的亮点之一,也是两国合作新的增长点。贾庆林访澳期间,将参观多家能源、通讯等研究机构、出席中国企业与澳方大学联合研发中心揭牌仪式等。

不出所料 澳央行维持4.75%官方基准利率不变

调查:新西兰口音最受欢迎 澳洲口音榜上无名

Almost 30 per cent of respondents said they think the Kiwi accent sounds the best, followed by the British English accent (25 per cent) and Irish at third (24 per cent).

据2011年4月1日新西兰媒体报道,最新公布的一项有关最受民众喜爱的英语口音问卷调查显示,新西兰口音最受大众喜爱,其次是英国和爱尔兰口音。

该调查是由Phonak助听产品公司委托进行的,旨在配合关注听障问题宣传周的活动。调查资料显示,将近30%的受访者认为Kiwi口音听起来最动听;其次,有25%的人最爱听英国口音;而第三个最受欢迎的则是爱尔兰口音,受欢迎率为24%。

而在外国语言方面,调查显示出受访者对欧洲语言的强烈偏爱。而日语、中文和阿拉伯语则位列最后,不到1%的受访者喜欢这三种外国语言。

另外,有53%的受访者选择法语作为最浪漫的外国语言,23%的人认为意大利语最浪漫,还有12%的人认为西班牙语最浪漫。

澳洲超市巨头Coles发起全面价格战

澳各大城市租房之痛 租金占家庭收入高达60%

SOARING rents in the private market have become too exorbitant for low-income workers across all capital cities in Australia.

据2011年3月29日《The Age》报道,飞涨的房租让澳洲各大城市的低收入家庭越来越难以承担。
据维州租户联盟发布的最新一期私人租金负担能力公报(Private Rental Affordability Bulletin)显示,在任何一个大城市,一个最低年收入为$29,500元的四口之家要租住一户3室套房将花去他们收入的35%至60%。

事实上,任何家庭只要在房租付出上超过其总收入的30%就会承受“房屋压力”,他们基本没有余力可以储蓄。在维州,一个维持最低收入的2小孩家庭为租一个3室之房要花去收入的36.8%。就算是像Preston这样的外城区,一套3室房393元的租金就占了他们收入的43.8%,这对典型的工薪家庭来说,仍是很大一笔开支。

那些靠政府养老金和其它津贴度日的家庭情况则更不容乐观。数据显示,为租住一个中等价位的单间公寓,墨尔本的养老金领取者必须付出收入的71%;一个单亲家长要为一个2室公寓支付补助金的68.1%。目前,若要租住墨尔本2室公寓中的一室,中等价位为每周170元,这占了任何一个拿初始津贴(Newstart allowance)者收入的63%。

43岁的单亲妈妈Melissa Le Guier室4个孩子的母亲,她在墨尔本北郊的Wallan租住于一间3室房,每周挣扎于340元的高昂房租。她原是当地市府的一名中老年看护,却在入住后不久就下了岗。因为拖欠房租,她被房东下退房令,她正对此向VTAC提出诉讼。她表示,若将房租和水电杂费缴齐,她们一家每周便只剩90元维持生计。但她宁可从收入中硬挤出房租也不愿搬走。“房租在哪都一样贵,”她如是说。据房产办公室的数字,去年第四季度墨尔本的租房空置率只有1.4%,由于激烈的的竞争,墨尔本的3室房租金目前已经上涨了3.9%至11%。

60岁的女演员兼艺术模特Francesca,之前一直是一个租房族,她很乐衷于这种“有点漂泊不羁”的感觉。但3年前,她改变了想法。“50个人要抢同一间房,我怎么抢得到!”她说,即使是她每周教英语的收入有800元左右亦然。最后她在St Kilda East找到了一间“肮脏的”3室公寓,每周租金160。她说:“我几乎没有客厅,因为它看起来像某人的睡房。”

维州社区房屋联盟执行董事Jacqui Watts称,社区单元房产公司,如Ms Waters’,进入房市的速度不够快。除了目前3万9千苦等政府公房的人外,据估计还有1万500名在等待相对便宜的社区单元房。

维州政府表示,在工党11年的执政时间里失败的房产政策是导致目前房市危机的原因。但反对党房产事务发言人Richard Wynne对此称,工党2007年向社会和公营房产投入了5亿1千万资金,创了维州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性房产投资,工党已经竭尽所能,而房市危机的真正的原因是人口暴涨。作为前房屋事务部长的Wynne反指,维州政府并没有对改善公营廉价房做出任何真正的承诺。他还称,政府在Fishermans Bend的开发项目上问题众多。

悉尼无量房东“生财有道” 擅改公寓被控上法庭

无法查看这则摘要。请 点击此处查看博文。

澳元汇价一路长红 不断改写历史新高

Australian Dollar tops US104¢ and likely to stay high.

据2011年4月5日《悉尼晨锋报》报道,近期澳元汇价一路长红,不断改写历史新高。

澳元兑美元最新汇价已突破1.04大关,专家预计澳元如此强势,依然会维持一段时间的高位。

4月5日最新民调:联邦工党支持率创八年新低

超前消费时代结束 澳州家庭爱上储蓄


据2011年4月2日澳洲房产网报道,澳人已经一改往昔消费观念,开始大步迈向储蓄路线,去年一年澳洲家庭储存了740亿元,平均每位老少皆储存了3300元。 

一份对澳洲统计局数据进行的分析显示,自2005年年中,澳洲家庭已经储蓄了221亿元,这个消息将让零售者感到惊恐,但是让决定应对创业繁荣的储蓄银行感到欣慰。

不过,并不是这些钱都被放在银行存折里或者压在床垫些,而是这些储蓄中有许多已经被用来偿诸如抵押贷款、信用卡和个人贷款的债务,减少负债。

如今零售状况是日益困难,服装和鞋类零售商Colorado集团本周宣布破产,并委托破产管理公司,而零售业巨头Harvey Norman的首席执行官Gerry Harvey宣布,公司将建设网店争夺客源。

Grattan Institute的一名经济分析师Saul Eslake称,1990年代和2000年代初期,受利率偏低和信用可易获得的影响,澳洲家庭经历了史无前例的债务狂热,但是如今转向储蓄的消费观念使得储蓄超过了历史正常水平。

“很长一段时间,至少在2000年代初期前,我们一直努力将消费控制在我们的收入水平。”Eslake称。1970年代中期,家庭储蓄率——家庭每收入一元储蓄起来的金额——达到18¢的峰值。之后由于家庭经常超前消费,储蓄率开始不断下降,直至2000年代初期。

1990年代中期至2000年代中期,家庭债务占家庭可支配年收入中的比例从70%飚至150%,而最新的数据显示,家庭正在再次回归理财生活,每收入一元储蓄10¢。在2008年年末达到严重阶段的全球金融危机加速了这种储蓄增长。

2010年悉尼人口小幅增加 华人聚居区房价依然上涨

The slowest-growing areas in population - Ashfield, Burwood and Sutherland - all recorded higher house price growth over the past five years than the five suburbs with the biggest population growth.

据2011年4月4日《悉尼晨锋报》报道,在悉尼各地方政府中,Blue Mountains、Burwood和Sutherland Shire在过去一年中人口增幅最低,不过这并未阻碍这些地区房价持续增长。

Ashfiled和Campbellown的人口增幅也位列最低的几个地区之中,增幅均不高于1%。

根据统计局(ABS)的数据,Canada Bay地区的人口增幅最高,高达3.7%。Parramatta、Camden、Auburn、Blacktown等地以2.8%的增幅位居其后。悉尼总人口增幅为1.7%,新增7.5万居民,人口总数达到458万,占全新州总人口的63%。

在全澳范围内,珀斯以2.3%的总增幅位居全澳第一,紧随其后的是墨尔本(2%)和布里斯班(1.9%)。悉尼位居第四。而新州在各州和领地中也以1.5%的增幅排名第四,西澳的人口增加2.2%,为全澳第一,昆州以2%排名第二,维州以1.8%位居第三。由于数据中并未列明人口统计具体情况,因此由于出生、州内或跨州移居或海外移民等各自导致的人口增长并不清楚。

悉尼人口增幅较低的几个地区至少从2005年已经开始出现这一趋势了,增幅最低的五个地区从2005年起就已经是增幅最低的了。这意味着房价增长并非总是伴随着人口增长。

人口增加最低的几个地区,例如Ashfield、Burwood和Sutherland的房价增幅均高于人口最佳最快的几个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