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20日星期三

这个全彩LED电视便宜:免费送货上门 仅限网购 特价今天结束

这个全彩LED电视便宜:免费送货上门,仅限网购,特价今天结束。

海外华人残酷的生活感受:国外虽好终是客

        2013-02-20 10:04:40 来源:天涯论坛

  首先,我得承认,自己是一个失败者。且不说在我这个年纪的MichaelDell和BillGates已经名满天下富可敌国,也不去谈比我小上个十几岁的陈士骏,就连我的manager都比我小上几岁。在这个年纪还在做小职员的我,的确没什么资格可以谈论事业。
  曾几何时,我也是人人羡慕的职场精英,也曾经在竞争激烈的商业战场上叱咤风云过。而如今,坐在办公室里做做plan纸上谈兵,看着别人忙忙活活,更觉得自己很失败。

  说这些话的目的是想让那些定义我为loser的朋友知道,不劳您费神,我自己已经把这事给办了,谢谢!

  几年前我写过一篇关于移民后的感想,那时候对加拿大的生活感受不深,对移民后的生活没做太多的评论,所以对于移民前后生活的对比很不对称。几年过去了,对加拿大生活的了解深入了许多,对于在加拿大与回国生活的对比,相对来说更清晰更丰富。今天的我,如果听到有人抱怨中国如何如何不好,无论他是白色人种、棕色人中或是黄色人种,我都无一例外地给他脸色看。尤其是每当听到那些自以为是加拿大人的我的曾经的同胞洋洋自得地夸耀自己在加拿大的悠闲、安全、洁净的生活并拼命抱怨那个曾经是他们的祖国,他们曾经在红旗下高声宣读过要如何热爱的那个国家是多么多么的令他们厌恶的时候,我的胃液就阵阵上涌,我的拳头就不由自主地握紧和抖动。一般这时候LP就会拉起我的手离开,以免我做出什么令发言者感到后悔的事。

  加拿大是一个很好的国家,她的很多地方都比中国优越。实话说,我不认为中国国内的平均生活水平有一天能够赶上加拿大,但这并不说明我不喜欢我的祖国—我唯一的祖国。来加四年多了,我还没有申请入籍,原因是我还没想好。回头看看自己的移民之路,在想一想自己的将来,希望我的看法能够给大家一点参考。

    一、困惑

  两年前,LP硕士毕业后找到了一份专业工作,薪水不高,4万多,可当时对我们一家三口来说已经是很大的惊喜了。要知道,在那以前我们全家都只靠着我打累搏挣来的一年2万块和LP做助教挣的1万块生活着,那时我们是在“挣”钱(现在也是)而并不是“赚”钱。“挣”这个字的意思按照结构来分析的话就是用手靠劳动来争取,这与“赚”是不同的;“赚”的意思则是用钱去“兼”来其他的钱。

  这个话题我们暂且不讨论,继续说我自己,当时每个月的钱都不够花,又看不到前途,心里很着急。相信很多移民也都有这个过程,就不多说了。后来我自己也读书毕业了,也找到了一份专业工作,作市场和策略分析,薪水也不高,5万,这时候LP也涨了薪水也5万—2006年,我们实现了LP移民前的生活目标,有专业工作,生活相对稳定,自认为融入了加拿大主流社会,这里的主流社会是指大多数老百姓的生活,这里的融入是指自以为融入。

  然后我们买了房子,不算好,三十多万,三十多年,但那是我们能负担得起的最好的房子了,LP很满足。我也经常对自己说,这种生活多好,安宁、稳定、生活内容健康,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相对于在国内的那种常年四处奔波,压力大应酬多,没时间陪伴家里人的生活,这种宁静不正是我当年所希望的吗?那么你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可我心底里就是隐隐约约觉得不妥。

  我想了很久,后来终于明白了,这种不妥的困惑来自于内心的不安全感。而这种不安全感则来自于这样几个方面:第一,梦想的破灭;第二,父母;三、割不断的中国情结。

  这种日复一日,今天就能预测出一年甚至多年以后的日子,这样的生活对我个人来说,和死了没什么区别。就像一位漂亮的女歌手曾经声情并茂地唱的那样:

  “2006年,那是一个夏天,有一位中年人,在自己的脑门上画了一个圈。”----我的人生梦,就此终结。

    二、梦想的破灭

  二十几岁的时候,出身商人世家的我一直立志做一个成功的商人。上大学时我最喜欢的两本书就是李艾柯卡的《假如我当总统》和他的自传,后来对照着读亨利福特的自传和福特公司的发展史才发现这个艾柯卡整个就是一个自大狂。这并没有让我失望,反而更增强了我的信心,我当时想,连艾柯卡这种人都能当上福特公司的总裁,我凭什么不能成功?

  中国有句老话“看人挑担不吃力,自己挑担压死人”。大学毕业以后在父母的帮助下我和朋友开了一家电脑公司,开始生意很好,赚了很多钱,1992年,我的个人资产是70万人民币,当时我的同学们正在挣着每个月300多块的工资。可是好景不长,1993年我和朋友因为经验不足阅历太浅被人骗走了100多万,公司倒闭。当时我并没有一丝一毫的懊恼和沮丧,反倒觉得这个教训很好,用100万换这个教训不吃亏,因为,我毕竟还年轻,有的是机会。

  后来我先后在三家美国公司工作了十年,从市场部、销售部一直做到区域经理。那时我已经三十几岁了,然后辞职,跟着LP移民到了加拿大。我相信一句话“狼走天下吃肉,羊走天下吃草”,我能在中国混的还算不错,在加拿大应该也能。成功的机会大家均等,我凭什么不行。

  “就凭你语言不行,文化不了解,肤色不对。”四年以后我对自己这样说。

  四年的加拿大生活终于使我认识到这样几件事:

  1、加拿大是一个很好的国家,但不是想象的那么完美。无论你承认与否,那个玻璃天花板确实存在着。你看得见上层的那些人,但看见的只是鞋底。

  2、我不会再有机会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人了。

  3、虽然也经常会白人同事来我家聚会,但他们从来没真正把我当作他们社交圈的一份子。

  4、无论我怎么努力学习英语,我也不可能达到本地人的水平。但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是文化障碍,我们不是在这里成长的,对这个城市以及社会的变迁所知甚少,对这里的人文基本上没概念,这是我以及我的下一代融入社会最大的障碍。

  5、看着国内的朋友越来越成功,我妒忌得眼睛通红,肠子发青,胃酸上涌,竭尽全力也无法平复自己那颗躁动的心。加拿大的平静生活没能使我的内心真正的平静,除非我能够做到完全与中国断绝一切,可是这连加拿大本地人都做不到,他们也同样妒忌。我的一位令全班同学都很尊敬崇拜的教授就曾经对我说:“你们几个中国学生在加拿大一定会有机会找到合适的工作,但你们在中国应该有巨大的机会获得成功。我不明白你们为什么会愿意留在加拿大。”

  6、我无法说服自己重复这种日复一日的单调生活,无论这生活有多宁静、安逸。无论这里有多少鱼可以钓,无论这里有多少鸟鸣可以悦耳,我还是更喜欢紧张刺激、充满机会、环境脏乱差的中国。

  7、如果有一个原因使我不愿意回中国,那就是害怕失败----仅仅是针对我本人而言。我不认为其他的华人移民也是这样,也不认为其他人也和我一样见钱眼开财迷心窍见利忘义。但是从小到大的打架经验告诉我:中国男人,有种的很少。

    三、父母

  我是家里的独子,LP有个弟弟在美国。我的父母和岳父岳母的晚年基本上只能依靠我们夫妻。他们四个老人都不是什么有钱人,如果有一天他们需要照顾,那么以我和LP目前的收入来看基本上没有可能。那么办法只有两个:1、不去照顾父母,自欺欺人地过着禽兽不如的下半生。2、未雨绸缪,现在就改变生活方式和赚钱手段。

  我选择后者。

    四、割不断的中国情结

  虽然中国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千疮百孔,但是这体制正在改变和进步的过程中。资本主义国家用了几百年才完成的事情,你不能指望象中国这样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国家在几十年之内完成。中国几代领导人的不懈努力已经初见成效,我相信他们的名字在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之后仍然会散发着光芒。也许他们的子女利用了他们的权力,影响了他们的形象并使人们质疑于他们的品格,但是他们的治国策略却是正确而英明的。

  如果说怨恨中国政府,我比大多数人都有资格。那一年六月*日的凌晨守在纪念碑下的最后四十几个人中,我是其中一个。时至今日,我仍然不为那时的行为后悔,虽然这种坚持让我丢了学位丢了毕业分配的机会。但是今天身在海外的我回过头重新审视那场运动,我得承认当时我们的行为是错的,虽然愿望是好的----好的愿望不代表什么。

  再说工作,无论在加拿大打工整来的薪水兑换成人民币会给我带来多大的安慰,会告诉多少在加拿大打工的优势,都始终掩盖不了这样一个事实:在中国创业的机会永远比在加拿大多很多。

  有人说中国的商业环境充满着肮脏和腐败,很多成功者其实是靠着做父母或兄弟姐妹或与之勾结的高官的势力。我承认这种现象的确存在,但是必须承认的是,越来越多的普通人靠着自己的智慧、勤奋以及专业知识在国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也是事实。

  有人说中国的生活环境肮脏而恶劣,人口素质差,我同意。但是来加四年,我并没有感觉到加拿大人的素质有多么好。唯一的区别就在于人口数量和密度的不同,如果中国有和加拿大一样的人口密度,恐怕还不见得该谁瞧不起谁呢。

  再说国内的业余生活,在国内打高尔夫、钓鱼对普通人来说都有很大难度,户外活动方面环境也没有加拿大好,这是事实。但就此说中国的业余生活仅仅是“国内对男淫就是洗脚、按摩、XX。对女淫就是美容、时装、不用做家务。”未免肤浅而阴暗。国内的业余生活在形式上虽然没有加拿大丰富,但在精神层面却比加拿大丰富的多。有点阿Q?我知道会有人这么说,举个例子吧,在中国,你可以可知心的朋友一起坐下喝杯茶聊聊天一起度过一个悠闲的周末下午;可以在健身房和与你使用同样语言的陌生人一起大声唿喝(表示声音,而不是动作);可以和朋友一起举办家庭聚会,而不必担心礼节问题。

  同样的形式,不同的实质,这就是我对国内业余生活的看法。关键是,在国内有亲人有朋友,在这里,虽然也有很多人可以交往,但是问问你自己,这些人里面有几个是真正的朋友?缺少了亲人朋友之间精神层面的交流会给人带来什么,很多人可能都不太了解。简单的说,会使人偏执而尖刻,缺少包容心。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个论坛上会有那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技术移民、专业人士说起话来那么尖酸刻薄了。

  五、最后

  罗七八嗦的说了这么多,归根结底无非是两句话:喜欢加拿大的同胞大可不必那么尖刻地批评中国,回国的同胞也不见得就是什么loser。中国再不好,那块土地也养育了我们几十年,作人要懂得感恩。

无敌海景 空地升值超千万 滨海地块开价2500万澳元 坐等中国买家

拥有亿万家产的房产开发商厄尔(Bob Ell)近日把悉尼Cremorne一块滨港地块推上市面,开价为2500万澳元左右,他预计很快将有中国买家迅速出手抢购。
  
市府已经批准了在这块地块上建造9卧室住宅的计划。根据这一营建计划,这栋豪宅将拥有一个屋顶网球场、2个游泳池和8个停车位,潜在开发价值达到1200万元左右。

厄尔于2008年以1600万元的价格买下了这块位于Lodge Road的4397平方米地块。来自Mosman区Richardson & Wrench的房产中介西蒙斯(Richard Simeon)称,2500万元的开价是基于Mosman区Bay Street一栋滨水豪宅去年的2000万元售价制定的。这栋滨水豪宅本属于退休的汽车经销商Laurie Sutton所有,后被他卖给中国买家Ying Li。

西蒙斯指出,自全球金融危机于2008年年中对全球经济造成重大打击以来,澳洲本土买家大批退出了高端房市,中国买家却“趁虚而入”,频频出手购买中等规模的滨海豪宅。西蒙斯说:“Lodge Road还有一栋距离这块新地块只有三门之隔的豪宅在2009年也被卖给一个中国家庭,售价是1340万澳元。”“2009年,我们发现本土的高端房市基本上是由中国买家撑着。”

不久前,房产开发商Peter Papas和妻子Tami也把他们位于Mosman区Bay Street的现代住宅以1280万澳元的价格出售给一名来自中国的买家。

西蒙斯估计, Lodge Road的这块新上市地块的最终售价有可能高于开价。“拟建的豪宅绝对将成为惊艳整个海港的滨水豪宅之一。”“在建的房产中,没有哪一套能像它这么大。豪宅建成后,其内部空间就有700平方米,大约有4套独立屋拼起来那么宽敞。”

据悉,这块地块共有4份产权,其中有三份是厄尔从妓院业主Eddie Hayson那里购买来的。

华生无故遭种族歧视毒打 陆克文介入表关怀

2月19日(周二),一名布里斯本中国留学生在微博上自爆了在打工时遭遇种族袭击的遭遇,还发布了几张惨不忍睹的受伤照片。这一事件引发了当地中国留学生的强烈关注。前总理陆克文周三也发微博称他已经与受害留学生取得联系。
  
中国留学生@小河北SEVEN周二在新浪微博上发布了一条微博,标题是“澳洲布里斯本留学生受当地鬼佬种族歧视惨遭辱骂毒打!”据他回忆,周一傍晚6点半左右,他在布里斯本一家便利店打工时,三名20多岁的白种人走进店门,之后就无缘无故地对他寻衅,嘴里不断爆出带有种族歧视的话语,辱骂“中国人都是垃圾!中国人就该被打”,还放言要让中国人都滚出澳洲。
  
@小河北SEVEN愤怒地写道:“我与他们素来毫无瓜葛,对眼前的一幕实为气愤震惊,我跟他们说:请不要辱骂我们中国人,如果你们不买东西,请出去。”但话音未落,一名高个子年轻人就朝着他的脸部挥了一拳头,另外几个人也上前对他拳打脚踢。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原本客流挺多的便利店内竟无人出手帮忙,慌乱中,他按下报警器并试图找人帮忙报警。其中一名施暴青年见状,在大叫了一声:“中国人报警了!中国人报警了”之后,就抄起一块砖头直接往他头上砸。

就在这名遭到毒打的留学生几乎昏厥时,他的一名中国朋友出面引开了这几人。几分钟后,一辆没有开警铃的警车抵达案发便利店门口,慢悠悠地停了下来。受害者称:“两位警察象只是征性地问了我几个问题。”
  
接着,他就被救护车带到了医院进行检查,而在此长达数小时的漫长等待中,受害者的“身体不停地发抖,脑子阵阵裂痛,耳边一直嗡嗡作响,手脚麻木,面部血肿,几度昏厥,并有呕吐。然而数小时的等待却换来护士的一句‘你可以先回家了’。”
  
悲愤的他继续在微博中质问澳洲领导人对留学生安全的不作为。“……我只想问一句:我们的父母忍受万里的骨肉分离之痛,将我们送到你们国家深造,难道换来的只是你们国人的冷眼、歧视、辱骂和殴打么?”“几个月前雪梨和墨尔本发生种族歧视事件之后,你们说一定要尽量避免同类事情的发生。可它却又发生了。”
  
不甘心忍受这一耻辱的他在微博中提醒其他在澳洲留学的华人一定要注意安全,并呼吁华人社区团结起来应对这一问题。这一事件使得当地中国留学生社区一片哗然。共有2800多名微博用户转发了这条微博并@前总理陆克文,最终成功地引起了他的注意。
  
陆克文周二在新浪微博(@陆克文议员)中写道:“今天从中国朋友们的微博得知了@小河北SEVEN 的消息。我已经联系了中国使馆和昆州警察。我会继续试图打听这件事的事实。老陆”。

周三,这一事件有了最新的进展,陆克文再次发文称:“我的办公室已经和@小河北SEVEN 联系上了,问候了他现在的情况。我和他也约好了明天见面。老陆”。受害者周三中午也在他的微博中写道:“非常盼望与你的见面。更加感谢您对我们中国留学生给予的关爱和帮助。”

新州第三方强制险将提价10% 无过错也须赔偿

虽然新州政府的一份调查发现该州车族缴纳的第三方强制险(green slip)已经很贵了,但州府还是坚持涨价10%的决定。

自2007年以来,第三方强制险的平均成本已暴增了65%,从2007年的313元猛升至去年的518元,使得新州成为全国第三方强制险成本第二贵的地区,仅次于首府地区(526元)。在全澳范围内,这一收费最便宜的地区是西澳,才为247元。

新州州长奥法雷(Barry O'Farrell)表示,第三方强制险赔偿方式将从过错方赔偿体系(fault-based system)转为无过错责任制(no-fault scheme),这将使得收费降低15%。但是在此之前,第三方强制险得按照州府上个月的批示,先涨价10%。如此一来,系统转变带来的成本降幅将只有5%。这意味着车族缴纳的第三方强制险费用将先平均增加至550元,再降低27元。

奥法雷称,现在已经不能推翻这个由新州金融厅长皮尔斯(Greg Pearce)批准的涨价10%的决定,不过从长期而言,受益的依旧是新州车族。他还指出,这一效仿了维州做法的新体系将减少法律成本。“我们希望能降低第三方强制险的成本负担,同时也希望车祸受害者能更快地得到应有的赔偿。”

但法律专家们却提醒称,把三方强制险赔偿方转为无过错方将会严重损害受害者的利益。新州大律师公会(NSW Bar Association)表态,车祸受害者将成为“最凄惨的输家”。该公会的主席博尔顿(Phillip Boulten)指出,州府拟行的无过错方计划将使得伤者得不到应有的法律代表服务,有可能得不到公正的赔偿。

博尔顿称,州府一直把法律成本的提高怪罪到第三方强制险收费提升的头上,但车祸管理局(Motor Accidents Authority)的最新年度报告却显示,法律和调查费用在过去4年间持续降低。“依据现有的规定,车祸保险公司赚得盆满钵盈,而伤者的权益却得不到保障。”“在过去十年中,保险公司的收益平均涨幅高达20%。”

悉尼餐馆克扣薪水遭查 当局呼吁移民劳工维权

澳洲公平工作专员(Fair Work Australia Ombudsman)近日对悉尼的数十家餐馆进行突击检查后,发现16家餐馆存在克扣移民劳工薪水的行为。

这些检查人员在悉尼CBD和外围城区检查了20家持证经营的餐馆——大部分为日本和韩国餐馆。其中有4家餐馆因为没有向职员提供工资单,被当场罚款550元;其余16家餐馆则将接受进一步调查。

公平工作专员威尔森(Nicholas Wilson)周二在发表声明时称,其中一名女侍应生的时薪低至10元,远远低于15.96元的最低工资标准。他补充说,这家餐馆还不给加班费和兼职工附加薪水。威尔森说:“最近刚刚到澳洲的新移民可能还不了解他们在工作场合的法律权力,因此他们可能不愿意向委员会投诉。”

这些餐馆主要位于Crows Nest、Newtown、Castle Hill、Chatswood、Maroubra和Randwick等外围城区以及Surry Hills、Haymarket、Potts Point和The Rocks等内城区。

据威尔森称,他们在收到社区民众的线报后才对这二十家餐馆展开了突击检查。有报案人称,这些餐馆可能以低薪剥削多达150名的移民劳工。一旦这些餐馆交齐雇佣记录后,工作专员机构将进行更加全面的调查。“如果你怀疑东家克扣了你的工资,请拨打13 13 94联系公平工作专员机构,如果需要外语翻译人员,请拨打13 14 50。”

今年1月,Fairfax Media进行的一次调查发现,悉尼有超过40家餐馆少付职员薪水,有些留学生辛苦工作的报酬甚至只有8元/时。

昆州布里斯班一中国留学生遭到白人种族歧视辱骂和殴打

 布里斯班中国留学生 @小河北SEVEN (新浪微博认证用户)在便利店打工时,平白无故遭到当地白人种族歧视辱骂和殴打。暴徒口出狂言,称“中国人都是垃圾,中国人就该被打”,还叫嚣中国人滚出澳洲...

以下图片源自该留学生微博:






澳洲沦为暴力之国? 30%受害人一年至少遇袭3次

根据澳洲统计局ABS的数据,2011-2012年,全国的暴力犯罪事件飙增44%。同时,多次袭击受害人(repeat assault victim)的数量也大增。根据这份数据,三分之一的袭击受害者至少遇袭3次。但是只有一半的受害人会向警方报案,包括三分之一的性侵受害人。

周二,ABS的全国犯罪和司法数据中心主任Fiona Dowsley称,身体攻击的案件跳增44%,从2010-2011年的150万起猛增至2011-2012年的220万起。但是受害人数却基本没变。

Dowsley称,“在过去12个月里,被袭击逾一次的人数明显增加。”数据披露,三分之一的受害人至少遇袭3次,而在2010-2011年时,这一占比仅为四分之一。

大多数的袭击案都是因为酒精和毒品而引起的,59%的受害人称,攻击者在暴打他们时,不是喝醉了酒,就是磕了药。

在2011-2012年,15岁以上的澳人中,3%曾有过身体攻击(被推搡、抓、撞击、掴耳光、踢踹、咬、勒脖、击打、焚烧或射击)的遭遇。次发达地区的袭击案比州府城市更多。


澳洲犯罪研究学会的暴力犯罪研究总监Jason Payne称,这也反映了家庭暴力的增加。他称,很多受害人不愿意举报友人和家人。“受害率(victimisation rate)的增加是一个值得我们注意、出人意料的趋势。”

在澳洲东部海岸地区,昆州的袭击率最高,在14岁以上的人群中,3.1%曾发起攻击;新州和维州则分别为2.7%和3%。新州的袭击率是全澳最低的,北领地则以4.6%的比例成为澳洲的暴力之域,塔州紧跟其后(4%)。

在2011-2012年,新州发生了61.2万起袭击案,受害者为15万8200人,31.4%的受害人至少遇袭3次;维州的袭击案为58万8600起,受害人为13万4900人,38.1%的受害人至少遇袭3次。

此外,威胁袭击案(threatened assault)则有100万起。这包括通过简讯或邮件发出威胁的案例。ABS的数据显示,21.3万名澳洲人曾收到电话、电邮威胁,或在社交网站上被威胁,但只有28%的受害人会选择报警;59.6万人曾遭遇面对面的身体攻击威胁,但只有38%会向警方提交投诉。ABS的数据还表明,在5万1200名性侵受害人中,只有30%会报警。

ABS的调查发现,四分之三的澳洲人认为“警察靠得住”。但认为刑事法庭判决公正的澳人仅有56%。

ABS的这些数据是在调查了2万6382名澳洲人后得出的,它比官方公布的袭击犯罪数据要高,因为许多袭击案并未上报予警方。

地产行情看涨 新西兰最大城市奥克兰华人购房热情最为突出

据2013年2月20日新西兰媒体Stuff消息  今年初,新西兰房地产行情看涨。更多的首次购房者和房地产投资者将涌入市场。

来自BNZ和房地产协会的每月统计调查数据显示,今年1月的房地产销量与去年同比增长了21%。
  
调查中,48%的房地产经纪人认为整个国家的购房需求高涨。尤其在惠灵顿地区,64%的房地产经纪人表示注意到了这一迹象。

BNZ首席经济学家Tony Alexander表示,与去年同期一样,出现这样的增长存在一定的“季节性因素”。“尽管如此,调查结果还是无可置疑的,迹象表明,很多购房者都热情高涨。”

56%的房地产经纪人认为,房地产价格还将上涨,未来行情有利于售房者。48%的房地产经纪人认为,房地产市场将迎来更多的首次购房者。此外,35%的房地产经纪人相信,更多的投资商会重返房地产市场。

Alexander表示,这一调查结果令他确信“在首次购房者的购房需求持续旺盛的同时,更多新的房地产投资者正在涌入市场。”

另一个显示购房需求看涨的标志是拍卖清空率。32%的房地产经纪人表示,更多的房地产项目在拍卖中被售出。

此次调查还首次询问房地产经纪人,与上月相比,来自国外买家的购房率是否有所增长。不过得到的答案为“否”。

关于哪国购房者热情最高的问题,27%的房地产经纪人认为是英国购房者,24%认为是中国购房者,22%则认为是澳大利亚购房者。

但在奥克兰,45%的房地产经纪人表示,中国购房者的购房热情最为突出。

分道扬镳 绿党宣布中止与联邦工党政府结盟

澳洲绿党领袖麦英( Christine Milne)参议员直接挑战工党的选举政策,指责吉拉德(Julia Gillard)政府「正脱离它与绿党的协议,投入大矿业公司的怀抱」。

她在国家新闻俱乐部说:「工党的优先是与势力强大的矿业集团联手,而不是站在人民和绿党一边。」

麦英声称,是工党自己的所行所为导致与绿党的联盟实质上解体。

但她又表示对绿党促使工党政府实施排碳价的绿色能源方桉、启动全国牙齿保健计划,建立国会财务办公室感到自豪,但抨击工党允许在塔省Tarkine地区开矿,削减给单身母亲的福利金,并「补贴」大矿主和化石燃料出口商。

然而她承诺,在直到下次联邦大选之前,绿党继续在信任桉投票和财政桉投票中支持工党政府。

由于工党在国会众议院未掌握多数议席,如果得不到绿党的支持,将会出现危机。但斯旺(Wayne Swan)财长昨天稍后声称,工党政府没有绿党的支持也能支撑下去。   

不打理花园不行:放任野草乱长 137名屋主被罚20万澳元

放任产业内的野草疯长或许很中您的意,但却会令政府相当地恼火,在过去几个个月里,维州一个市府就向“懒惰”的业主开了近20万元的罚单,理由是他们未能将产业中的杂草保持在可接受的防火高度之内。

Whittlesea市府证实,自11月份以来,市府工作人员已经向不遵守防火规定的城镇土地主签发了134份罚单,向违规的农村土地主签发了3份罚单。周一下午,这个位于墨尔本北区的市府发生了一起大规模的草地火灾,在6个小时内蔓烧2000公顷。今年这类罚款大涨,从此前的244元猛增至1408元。

Whittlesea市府拥有4500块城市空置地块,于去年9月份开始巡查辖区的房产。根据现行规定,在城镇区域,所有空地上的草丛高度不得超过30厘米。在乡村的地产中,如果地块面积在0.5公顷以下,则草丛最高不得超过10厘米;如果地块面积逾0.5公顷,则草丛要么低于10厘米,要么在草丛周围辟出一条20米宽的环形隔离带(perimeter break)。Whittlesea要求民宅开发案附近必须有30米至40米宽的环形隔离带。

今年,Whittlesea签发了1700份防火通知,要求房产业主降低所属产业内的火险。Whittlesea市府的地方法规负责人Wayne Bullock称,“那些不愿在所属产业内按规定执行防火工作的业主只是把自己的生命和财产以及别人的生命和财产置于危险处境之中。”

Bullock称,“我们的巡查官员会检查各处产业的火灾隐患,在签发罚单之前,业主会有一段循章行事的时间。2009年的山火重创了我们市府的辖区,周一Epping和Wollert的火灾再次强调了市府继续进行防火工作的重要性。”

澳洲消费者青睐网购 “沙发商务”渐成趋势

据2013年02月19日《悉尼晨锋报》报道,谷歌(Google)收集的数据显示,澳人如今倾向选择使用手机和平板电脑来进行网购,尤其是在圣诞期间;而青睐于“沙发商务”的新一代消费者的队伍不断壮大,这些人通常在孩子入睡后在深夜进行网购。

谷歌观察了去年11月时的网上趋势和行为,那时是网购圣诞礼物的高峰期。数据显示,澳洲首次出现与购物相关的网络搜索大多不是在传统的台式电脑上进行。谷歌零售部门负责人麦克唐纳(Ross McDonald)称,有53%的网购搜索是在手持设备上进行,比如苹果手机、iPad和平板电脑。

麦克唐纳称,澳洲购物者如今通常使用几种设备来获取网上零售信息以作出决策,他们使用大屏幕(手提和平板电脑)来搜索要购买的产品、比较产品并选择零售商,而使用小屏幕(手机)来作出最后的购买行动或确定价格。麦克唐纳还说从事“沙发商务”的人日增,“一些人将之称为沙发商务,当孩子上床后,开着电视,饮着红酒,来点网购。”

谷歌估计在截至去年11月的一年中,网络销售额为126亿元,年增长率为27%。

保护好身份证极重要!墨男驾照丢失私隐全泄 存款遭盗还背近万债务

两年前,墨尔本男子Mark Potter一个不留意,将自己的驾照错放了地方,之后被偷。他万万没料到,这样一个简单的错误竟然会导致他损失了数万元,还背负了近万的债务。

Potter称,他的驾照最后落入盗贼之手,后者又以此为凭证,在两家银行用他的名字开了两个账户,之后一点一点地偷走他账户里的存款,并且让他背上了近万元的债务。

据悉,Potter在澳洲国民银行(NAB)中的账户被转移走了逾2万元的存款。在过去的2年时间里,他一直在就此事与NAB进行交涉。

现年28岁的Potter称,“到底是谁获取了我的个人隐私信息,然后以我的名字开了户,之后又关联至我的其他账户?为什么仅凭我的驾照号码,他们就能偷走我的钱,还能创建银行账户?”

Potter表示,澳盛银行(ANZ)也通知说他说的账户出现了反常交易。据悉,那名骗子采取了同样的伎俩,从他的ANZ账户中偷走了不少存款。

文件显示,ANZ将这起案件定性为欺诈案,并为Potter偿付了债务。但NAB却一直要求Potter补上消失不见的钱款。目前这起案件已经交由金融申诉专员服务机构(Financial Ombudsman Service)处理。

折扣周期乱了 油价提前冲至1.6元/升 驾车族猝不及防

墨尔本的油价提前了近一个星期冲至1.6元/升的峰值,让本市车族被杀了个措手不及。与此同时,一名顶尖的经济学家称,由于全球经济状态好转,推高了对于汽油的需求,全国的油价平均值想必会触及四年半以来的最高水平。

CommSec的首席经济学家Craig James称,油价上涨将给诸如水果、蔬菜、肉类和海鲜等需要运输的物品增添成本压力。

周二,墨尔本的数百家加油站都骤然将无铅汽油的价格上调了17仙/升,致汽油价升至去年10月份以来的最高点。

此举惹怒了维州皇家汽车协会(RACV)。RACV的公共政策总经理Brian Negus称,维州遭遇了不公平的压榨,因为其他主要城市的油价都未出现如此骤然急剧的上调。“近几个月来,油价周期一直保持为15天,但这次却只有9天。这让我们感到困惑,我们认为这很不公平。”
CommSec称,在未来7至10天时间里,全国的平均油价将涨3仙至1.5元/升,达到10个月来的新高。James称,在未来几周,油价“很有可能”将进一步攀至1.53元/升,创下四年半以来的新纪录。

不过与此同时,Woolworths宣布,为了与Coles抗衡到底,它将把8仙/升的汽油优惠活动一直延续至复活节后的星期一。Woolies的这一优惠活动原本定于周二结束。

周二,墨尔本40%的加油站以159.9仙/升的高价出售无铅汽油,其中便包括Broadmeadows、Campbellfield、Dandenong、Epping和Frankston的加油站。周二清晨,墨尔本全市的平均油价为147.7仙/升,汽油价格仍为138.9仙/升的加油站屈指可数。

要加满一辆家庭轿车,峰值价和谷底价之间的价差达14.70元。Negus称,由于油价周期乱了,因此现在很难预测哪一天的汽油最廉价。他呼吁车族时刻关注RACV的官网,以了解汽油价格的峰值期和低谷期。

CommSec推算,2013年迄今,家庭每月的汽油开支已经增加了12元至178元。James称,“在过去3周时间里,油价前进了6.5仙/升,它们还将继续前进。”

经济低迷使澳洲新毕业大学生就业难

据2013年2月20日澳联社报道,最新一份调查显示,随着不稳定经济状况的持续,几乎没有澳洲雇主在招收刚毕业的大学生。

“澳洲大学毕业生就业”(GCA)的年度“毕业生前景调查”(GOS)报告发现,2012年1/8的受调查组织没有招收任何新大学毕业生。不愿招收新毕业生的雇主数量自2008年以来稳步增加,能够招收20名以上新毕业生的雇主数量在逐渐的减少。

低于1/5的雇主表示,如果有去年的毕业生可使用,他们就会招收。这个比例低于2009年全球经济危机的水平,也远远低于2007年招收毕业生高峰期时的数字,2007年这个比例为2/3。
在接受调查的584个雇主中,超过半数的雇主称,企业和经济状况是他们作雇佣决定的主要因素。建筑业和矿业似乎受影响最大,有78%的人表示这是主要原因。

在政府的国防和医疗部门,1/3的人表示经济状况是主要原因,另外近1/3的人表示预算的限制影响了最终决定。

不过毕业生就业组织总经理艾志(Noel Edge)表示,从长远来看,大学毕业生前景仍看好。

屡让亚裔人扮演反面角色 澳洲一节目被指种族歧视

据2013年2月20日中国新闻网报道,7号台(Channel 7)的烹饪节目My Kitchen Rules(MKR)因把两名亚洲参赛者设定为反面角色,被指责对亚裔人种族歧视。据悉,这是这档美食节目第二次把少数族裔参赛组合塑造为“恶棍”形象。

MKR要求柬埔寨裔女子Sophia Pou和她的越南裔朋友Ashlee Pham在节目中极尽嘲讽他人之能事,尽情嘲笑对手。制片人让她们把参赛对手的美食成果批得体无完肤,常用“恶心”、“令人作呕”及“像吃了鼻涕虫一样反胃”的字眼来形容对手的食物。

粉丝们指出,这档节目的第一个多元文化参赛小组也是一对亚洲“辣妹”,即印度裔女子Jessie Khan和孟加拉国裔女子Biswa Kamila。她们两人在节目中同样也被定位为言辞毒辣、刻薄的形象,因此下了节目后常常收到愤怒观众的种族歧视辱骂,甚至是死亡威胁。

而粉丝们担心,在周一晚节目最后以不讨巧形象取代前选美皇后的Lisa和Candice组合的Pau和Pham也将招致的反感。

深觉不妥的观众们纷纷指责节目制作人把少数族裔参赛者定位为恶棍的做法。

不过7号台对这些指控矢口否认。一名发言人表示:“一旦参赛者来到厨房,激烈的比赛就开始了,所有剑拔弩张的场面都会出现。这只是节目的一部分,而非种族歧视。”

澳洲移民家长看重教育 易陷高价教育软件欺诈

据2013年2月20日中国新闻网报道,维州政府告诫本州的家长们,尤其是移民家庭,要提防巧舌如簧的推销人员,莫被他们的鼓动性言语给骗了,花费多达1.2万澳元购买所谓的教育软件。据悉,推销人员的骗词之一是,澳洲的教育系统不达标准,因此,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就要舍得这个钱,才能保证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

维州消费者事务厅长Michael O'Brien称,来自多元文化社区的家长最易被骗,因为这类文化群体通常都非常地看重教育。据悉,去年投诉这类教育软件的消费者中,有40%是来自移民家庭的家长。
  
O'Brien表示,家长称,由于推销人员向他们作了极具煽动性的论述,让他们压力很大,被迫签订合同购买昂贵的(教育)软件。推销人员带着这些售价高达8000元的(教育)软件,挨家挨户地进行免费地演示或能力测试,劝诱家长们购买。
  
厅长称,在购买任何教学设备和资料之前,家长都应与孩子的任课老师沟通一番,并货比三家,寻找更加优惠的同类产品。厅长还提醒道,家长们有10天的时间重新考量经由上门或电话推销而签订的推销合同(unsolicited contract)。
  
在一份名为“提防强行推销的教育软件”的警告公告中,维州消费者事务协会(Consumer Affairs Victoria,CAV)称,有些家长被告知,由于澳洲的教育体系未达到国际标准,因此为了他们的子女着想,他们必须购买这样的教育软件。“另一些家长则被‘保证退款’的言语所蒙骗,却不晓得这样的教育软件规定了严苛的退款条件。”
  
去年7月份,Chalanka Athalage花逾1.2万元签约购买了一套4年期的教授数学、科学和英语的教育软件。“他们说,(澳洲)学校的教师无法教完所有的课程,因此(在澳洲念书的)孩子们就会落后。我希望我的儿子和女儿能成为墨尔本前10%的尖子生。我想他们就是看准了我们这些人(的心理)。”
  
在购买了这些教育软件后,Athalage就悔得肠子都青了。里面的内容实在是太简单了,他的两个孩子在2个月内就完成了头一年的课程,因此很快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我花1.2万元可不是为了让孩子们学基础课程。这是在浪费我的钱。”
  
当Athalage要求退款时,他却被告知,分期付款购买这类教育软件与分期买冰箱没什么两样,因此他现在无法撤销购买合同。“真令人难以置信……我跟维州消费者事务协会说,如果是买冰箱,我还可以再卖出去呢。”
  
如今,Athalage仍被迫每月支付260元。他称,如果CAV无法解决这项纠纷的话,他打算告到维州民事和行政仲裁庭(Victorian Civil &Administrative Tribunal)。
  
维州锡克教信徒联盟(Victorian Sikh Association)的主席Harvin Dhillon称,电话推销员向移民家长强行推销教育软件的问题已经提过不止一次了。他称,移民家庭对于澳洲学校的情况并不了解,但同时又希望能尽其所能地为子女提供一切帮助,让他们拥有更好的教育机会,因此更容易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