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3日星期四

澳洲多代同堂家庭大增 亚裔移民文化使然

受到一系列经济与社会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多澳洲人开始与更多的家庭成员共同生活。

《澳洲人报》社会编辑索尔特(Bernard Salt)对人口普查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已经独立的孙辈选择与祖父母共同生活,是当中增长最快的家庭群体,这类家庭在2011年增长了28%,至2.9万户。

有将近6万名孙子女选择与他们的祖父母一起生活,包括那些受他们照料的祖父母,他们的人数增长了五分之一以上。而在同一时期,澳洲人口增长了8.3%。

“这样的安排可能源于父母关系的破裂。”索尔特猜测,“然而,祖父母与孙子女共同生活的安排同样可能来自于这样一个事实:今天,孙辈们在继续进修学业或追逐职业生涯机遇的过程中,更有可能在父母家与祖父母家之间轮流居住。”

由于生活成本上升,尤其是在大城市地区,人们开始充分利用家庭关系来分摊经济上的压力。“除了祖父母与孙辈的关系以外,其他因亲属关系而缔结的家庭也开始崛起。”索尔特说。

“不仅是Y世代20多岁的成年子女越来越有可能与父母同住,还有越来越多人开始选择与他们的兄弟姐妹共同居住。这一方面证明了家庭关系中爱的力量,另一方面,这可能也反映出年轻人迫切地需要父母延长对他们的资助。而如果兄弟姐妹住在一起,那么就更有可能从父母那里得到资助了。”

索尔特认为,推动澳洲家庭成员范围扩大的还有可能是文化因素。亚洲或地中海文化背景的家庭往往是几代人生活在同一屋檐下,这是因为他们的祖国特别注重通过多代同堂来保持家庭成员之间的紧密关系。

其他值得注意的变化包括同性事实伴侣的显著增加,在男性中增加了30%,在女性中增加了34%。

单亲家庭同比增长了将近10%,不过已婚夫妇依然是最常见的家庭类型,占约7.6万人。选择一起在外居住的兄弟姐妹家庭也增长了超过14%,至21.5万人以上。

索尔特认为,人们对亲属关系的依赖日益增加,有可能会对房地产市场造成影响。

70%的房产投资者每年要填钱进去 您还投资房产吗?

三分之二的房产投资者都在亏钱,所以,您真的打算采用这种投资形式?

近日,我在电视上看到了一个令人忧心的广告。在这个宣传房地产金融事务和抵押贷款的广告中,一个小伙子在听到他拿到了可购买投资房产的抵押贷款时,高兴得又蹦又跳。万岁!他难以相信自己竟然有这样的好运气。

但我却一直无法接受他表现出那么惊喜的情绪。我想要说的是,他真的打算投资房产了吗?

我知道这只是一个广告,但是广告背后还有委托人。我个人认为,不论是进行任何形式的房产投资,只有当你确知自己以非常具有竞争力的价格拿下了一处房产,或以高价出租了投资房,或者投资房的售价远高于市价时,你才应该庆祝。背上债务有什么值得庆祝的地方?

由于清盘率上升、房价稳定,因此很多人都会忘记,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才勉强捱过一个影响范围巨大的全球金融危机。我们的房市确实还算坚挺,我们的通胀率保持在最低限度内,但是我们的经济却在刀刃上。

我是打心眼里相信房产是一个非常棒的长期投资项目,但前提是:你得在对的时间,以合适的价格购入,且赶上租房市场有需求的时候。我不否认有些人确实能够淘到廉价好房,低入高出地赚一大笔,但是在这年头,这样的“宝屋”就像长牙的母鸡一样罕见,任何投资者研讨会也绝不会提到这类房产。

那则广告显示了我们整个国家对于民宅投资的态度,正是这种态度让我忧心忡忡。以前的房产投资者确实发财了,这一点是没错。但我们现在须负担高额的印花税、中介费,而且当前的升值速率已经不复90年代和本世纪头几年的旺势了。

本月,RP Data公布了一些令人不安的数据。根据这份覆盖了2011财年的ATO数据,我真心奉劝那些想要投资房产的人,三思再三思,了解所有的风险后再决定入市与否。

这份ATO数据显示,约180万人拥有一处投资租房,其中120万人在这一财年亏损了——这即是说,三个房产投资者中,就有两个亏了本。平均而言,这些房产的亏损额为1.1万元/年,这是相当大的数额!更令人忧心的是,持有这类投资房的业主中,72%的年入低于8万元。

负扣税可以让这些业主享受税惠,这没错。但是对于绝大多数的人来说,税惠根本就不足以抵销损失,因此,每年这些房产业主都在亏钱。

资本升值自然是我们投资房产的主要原因,但是,当前房产的资本升值速度不仅远低于以往,而且还得用于支付印花税。此外,在大多数情况下,投资房产每个月几乎都处于亏损状态,长此以往,它怎么可能让钱生钱?平心而论,我真的不认为房产的增值速度会再度回到十来年前的水平。

这听起来确实是一片惨惨戚戚——抱歉,我不是故意要打击诸位。但是如果你决定投资房产了,你就必须确保自己真的负担得起,我的意思是说,你真的打算持有这处房产相当长的时间,因为如果太快转手的话,你的荷包可能会受不住那冲击。

我的建议很简单。考虑清楚自己对于风险的态度。矿业城镇和海滨城区现在的房价或许很不错,但它们的风险同样高得很,尤其是当你出手太晚,在房价最高的时候买入时。

避免通过所谓的投资和生财团体购买房产。这类团体中的很多人都没有合格的从业执照。还有,你干嘛要让更多的人分走你的利润——他们当然不会给你白跑腿,不是?参加研讨会是有必要的,但是一定要从房产中介或开发商那里直接购房。永远不要相信营销人员的炒作或担保。

房产投资仍有其可取之处。但是投资房产是为了增加你的财富,而不是失去它。因此,在投资之前,你得确保自己真的掌握了足够的信息,不要抱不切实际的假想。

小生意不容易:澳餐饮业协会敦促停发周末加班费

在周日懒洋洋地吃个早午餐是许多澳人的习惯。澳洲餐饮业协会(Restaurant and Catering)委托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发现,若加班费得以调整,1/3的墨尔本咖啡店主及餐厅店主愿意在周日重开大门。

据《先锋太阳报》报道,墨尔本目前约有1/4的咖啡店及餐厅在周末停业,以避免高昂的周末加班费。

据了解,餐厅若在周日开门迎客,店主需向服务员支付时薪35元,洗碗工为32元,厨师则为38元。

澳洲劳资关系委员会(Industrial Relations Commission)本周将在悉尼举行听证会。澳洲餐饮业协会呼吁对周末加班费进行调整,即只对每周工作超过5天的员工支付加班费,对只在周末工作的员工则不用支付加班费。

来自联合声音工会(United Voice)的塔兰德(Louise Tarrant)则表示反对意见,认为加班费能吸引员工在周末工作。

“员工在周末加班应获得补偿。因为他们通常收入不多,且放弃了与家人和朋友的相聚时间。”塔兰德说。

育儿成本狂飙 澳洲中产养育2名子女24年投入超过80万澳元

周三公布的《收入与财富报告》(Income and Wealth Report)显示,在过去六年里,在澳洲养育孩子的成本跃升了50%。

把两个孩子养育到24岁,澳洲中等收入家庭平均需要花费81.2万元。

这一数据比2007年时的计算结果提高了27.5万元。

这份报告是AMP与国家社会与经济建模中心(National Centre for Social and Economic Modelling)联合编制的。AMP金融事务发言人梅勒(Craig Meller)说,报告指出,澳洲父母把更多的收入花在了抚养孩子上。

他说:“自2007年以来,一个典型的中等收入家庭养育孩子的成本已经上涨了约50%,但在同期内,平均家庭收入仅增长了25%。这份报告突显了制定一份合理的预算和储蓄计划的重要性,以确保您和您的孩子拥有最好的未来。”

周三公布的这份报告是一系列报告中的最新一份,它结合了来自澳洲统计局(Australian Bureau of Statistics)的调查以及家庭支出数据。

报告列示,食品、交通和娱乐是有孩子的家庭最大的支出成本。

报告发现,中等收入夫妇如果要抚养2个孩子,那么他们的日用品账单将额外增加14.3万元,他们的运输花费将额外增加15.9万元。

教育也是为人父母的一大指出,但支出多少要取决于孩子就读的是公立还是私立学校。平均而言,自2007年以来,花在整个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和中学教育的金额已经翻番。随着越来越多儿童入读私立学校,私立学校的费用在过去十年里翻了一倍。

与中低收入家庭相比,高收入家庭将家庭预算的四分之一以上投入到了子女的教育当中。而中低收入家庭的这一比例分别爲12%和6%。

自2007年以来,幼托成本也出现了急剧升高。

对数据进行细分之后发现,18-24岁的较年长子女每周的花费最高,是婴儿的五倍;第二胎开始的花费少于第一胎。

数据发现,为了把2个孩子从出生抚养到24岁,一个中等收入家庭每周平均需要留出458元的家庭预算。该报告的结论是,政府补助对于一般家庭养育孩子的平均每周开销(488元)可以起到相当大的帮助,占了这笔开销的将近四分之一(23%或111元)。而对于低收入家庭来说,政府补助款占到了每周育儿开支的高达85%。

报告还发现,家庭的第二收入者(通常是妇女),她们因工作时间延长而增加的财务回报实际上会“丢失”,因为她们将会失去一些政府福利,同时又要面对育儿成本的增加。

《亚太华人》:专家谈澳洲华人移民家庭的“代际冲突”和“国际远征军”现象

据2013年5月23日澳广报道,随着澳洲华人移民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家庭实现了三代同堂的天伦之乐。祖父母辈通常为了照顾子女或孙子女辈或养老而远赴澳洲与儿女团聚,但是婆媳之间、祖孙之间、夫妻和老人之间的冲突也时常发生,上演了一幕幕“同在屋檐下,心结难解开”的戏剧故事。

对此,麦考瑞大学市场与管理系移民与人口问题专家郭菲博士在接受澳广记者李卫国采访时表示,中文的”国际远征军“或英文中表述的“Transnational grand-parenting”都说明了这样一个群体和现象的存在。移民家庭的代际冲突是由普遍人口的”代际冲突“与移民人口特有的文化冲突双重因素叠加形成的,表现在老人对小辈的”预期“与小辈对自己的”预期“经常有出入的和不协调。

郭博士认为,在移民家庭的代际冲突问题上,临时探亲父母与儿女、孙子女辈的冲突与在澳有固定居所和养老金的父母与儿女、孙子女辈的冲突表现有所不同。首先,临时探亲的老人与定居老人在适应新国度的心态上完全不同,因而对某些文化和观点的包容也有所不同;其次,临时探亲老人与定居老人各自经济的自主性状况也是影响代际冲突的一大微妙因素。

郭博士认为,完全解决移民家庭的代际冲突不大现实,但是可以通过努力加以缓解。首先,祖父辈要理解小辈有不同的观点是正常的,要求同存异;小辈们应对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都能有双重的适应和了解,这样可以减低移民家庭的代际冲突。

新西兰净移民数创新高 向澳洲移民趋势放缓

据2013年05月22日中国新闻网报道,据新西兰统计局周二公布的最新数据,4月份净流入移民人数近1600人,是自2010年1月以来的新高。而且向澳洲净流失的移民人数,也一直在减少。

援引NZ Herald、Stuff消息,去年4月,新西兰净流失移民人数为930人,如今转负为正。统计局方面表示,这是因为移居新西兰的人数增加,而离开新西兰的人数减少。

以全年计算,截至今年4月,新西兰一年内净流入移民达到4800人,其中流入87,200人,包括24,400人是回流的新西兰人;流出82,400人,其中58,600人是新西兰公民。而去年4月的统计显示,新西兰一年净流失4000人。

经过季节性调整后,4月份新西兰向澳大利亚净流失移民2000人,是自2010年年底以来的新低。这一数据显示,新西兰人移居澳大利亚的趋势已经开始放缓。在基督城地震后,新西兰人移居澳大利亚成为潮流,2011年9月更出现向澳大利亚净流失移民3600人的纪录。

经济学者Benjamin Patterson分析说,过去三个月,从澳大利亚到新西兰的人数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9%,是自1990年以来增长最快的阶段。与此同时,从新西兰到澳大利亚的人数减少了19%。

“今年第一季度,澳大利亚失业率达到5.6%,是自2009年以来的新高。新西兰的失业率是6.2%,为三年来的最低点。”Patterson认为,劳动力市场是影响移民流向的主要因素。Westpac银行经济分析师Felix Delbruck指出,最近几个月,来自欧洲特别是英国的移民人数有回升,反映出基督城重建对劳动力的需求。

中国买家奶粉需求旺盛 激发澳洲“白色淘金潮”

据2013年5月21日中国新闻网报道,婴儿配方奶粉在中国供不应求,使其成为了澳洲食品制造业中唯一成长的领域,不少新兴公司纷纷设立生产线。不过任何失误都有可能影响澳洲奶粉的声誉,而且由于中澳之间还没有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令澳洲的这一“白色淘金潮”面临重重阻碍。

澳广报道,目前中国每年有1700万儿童出生,而且随着中国中产阶级的兴起,以及妇女重返职场,所以都希望能为子女提供最好的产品。在中国,名为Australian Yummy、Gold Roo或Joey's的婴儿配方奶粉,以高达70澳元的价格销售,比澳洲本地足足贵了50元。
  
在维州中部小镇塔图拉(Tatura),有约400人在奶制品厂工作,将液体牛奶在添加了维生素、矿物质、蔬菜油及蛋白质后,加工为婴儿奶粉。
  
塔图拉乳业公司的营养品业务经理里德(Hamish Reid)指出,该公司的婴儿配方奶粉加工厂现在几乎全天候生产,简直没有停下来的时间。
  
去年贝加乳酪(Bega Cheese)收购了塔图拉公司,本财年为该公司投资近1100万元,预计营养配方奶粉的发展将快于其他部门。
  
现在还有不少企业都对投资澳洲乳业感兴趣,位于维州东南部吉布斯兰(Gippsland)的波兰克牛奶厂(Bonlac milk factory)就被一位澳洲华裔商人购买,将于下个月投产。
  
要令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纯正的澳洲产品是关键。位于墨尔本东南区的澳源乳制品有限公司(Milk Powder Solutions)的婴儿配方奶粉罐上,有袋鼠、考拉以及绿草如茵的澳洲地图,而且员工都会讲中文。不过公司老板汉斯福德(Simon Hansford)表示,要有适应中国越来越严格的卫生条例并非易事,额外的检测程序使得该公司每集装箱奶粉的成本增加4万元,使得每集装箱总成本达到了30万元。但他预计未来3年企业规模将翻倍。
  
澳洲乳业协会(Dairy Australia)预计,婴儿配方奶粉的出口势头将继续走强,该协会的贸易及产业战略经理麦克艾隆(Charlie McEhlone)指出,中国每年有1700万新生儿,仅2012年第一季度,中国进口的奶制品就超过了2007年全年的总和。

转领找工津贴生活更苦 单亲家长挨饿养子女

慈善机构“救世军(Salvation Army)”的一份最新报告发现,弱势的单亲家长在被迫转领找工津贴(Newstart)后,生活变得更加举步维艰。

在对3月份向救世军求助的2705人进行调查后,该组织发现吉拉德政府决定让8.4万名单亲家长转领更低的找工津贴政策对这一群体造成了不小的打击。

相比去年的调查,今年向该机构求助的找工津贴领取者人数增加了12%。其中有40%以上为带着7岁以上子女的单亲家长。根据新的津贴申领规定,在家中最小子女满8岁以后,单亲家长将不再领取育儿津贴(parenting payment),而是将被迫转领找工津贴。

救世军还对7%单亲家长无家可归的情况表示担忧。这些家长中,有5%领取找工津贴,还有2%
仍可领取育儿津贴。报告指出,津贴政策改革对单亲家长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加重了他们的经济困难。

一位受访者表示:“自我被迫领取找工津贴后,我已经付不起签了合约的房租,最后只能违背租约合同,搬到一个大篷车上住,我的生活变得更加不容易了。我被迫生活在标准线下。”

虽然社区和福利机构一直呼吁联邦提高找工津贴的额度,联邦政府却始终不愿意同意,最多也只是在预算中放宽申领标准,把申领者的收入限制降低了19元。可救世军的这份报告却发现,很多弱势群体连工作都找不到,因此政府放宽申领津贴的收入标准对他们而言毫无意义。救世军称,求职和就业服务对于那些严重弱势群体来说根本没有作用。“对于很多人来说,自己的生活没有前进的希望,他们暂时没有能力摆脱贫困。”

虽然生活困苦求职不易,但仍有很多人“希望工作,为自己和子女创造一个更加充足和稳定的生活”。报告还揭示了这些求助者的悲苦生活,有51%的家长为了让子女吃饱饭,不得不自己挨饿。此外,他们还付不起水电费,58%的受访者经常拖欠水电账单,还有1/3拖欠房租或按揭。

50岁的悉尼垦思(Campsie)儿童照料者嘉瑞(Carolyn Carey)自认是个省钱能手,但如果一周工时比较少,她手头就会变得比较紧张。“有时候我一周工作20小时,但也有时候一周只工作10小时,这样一来我的收入就减少了,但房租和账单还是一样贵。”

每周扣除掉240元的租金和大约150元的杂货费用,嘉瑞只剩一点钱作为应急之用。“意外的事情是无法控制的,David需要新的眼镜,或许需要购买新的哮喘药,这些都是我没有办法预料的,我拿不出钱来。”

目前正在攻读儿童服务文凭希望提高职业前景的嘉瑞称,她不愿意次次都拒绝儿子的要求。“要抚养他长大很难,我可以像其他母亲一样,把我所有的爱都给他,但在经济方面,我就爱莫能助了。David慢慢长大了,他想要一件有牌子的牛仔裤我都买不起。”

救世军这份调查的其他发现还包括:
*66%减少基本生活品
*28%一天中只能吃两顿饱餐
*28%支付不起家中一个房间的暖气费
*58%无法及时支付水电账单
*92%没有任何积蓄
*35%买不起处方药